 |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轴 |
20世纪90年代初,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内地兴起,各地不同规模的艺术品拍卖此起彼落,其中名人字 画的拍卖已成为艺术拍卖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尽管拍卖场上赝品充斥,但人们对字画投资收藏热情有增无减,无论是参加竞拍的人数,还是作品的成交率,都明显要高于其他专场拍卖会。特别是市场上一旦出现名家精品或代表作,就会引来海内外投资者和典藏家的激烈竞争,从而使名家字画的价格扶摇直上。如傅抱石的《丽人行》在1996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吴湖帆的《如此多娇图》在1997年朵云轩拍卖会上以214万元成交;黄胄的《广阔天地》在1998年鼎丰拍卖会上以99万元成交……纷纷创出各自作品的市场最高价。尤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翰海春季古字画拍卖专场会上中国古字画势头强劲,有望与当代字画并驾齐驱。该场拍卖会总成交3260万元,成交率为91%,为近两年少见,许多古代名家作品纷纷创下佳绩。如明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从150万元起拍,经各路买家竞争,最后在338万元的价位上一槌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合计高达371.8万元。另外,清王石谷《山水》被拍至110万元,明文徵明《落花图并诗》以100万元成交;明董其昌《鹊华秋色图》拍得120万元;清傅山《草书》拍得90万元;明陈洪绶十开《花鸟册页》和清郎世宁十开《山水人物》分别创下190万元和300万元的好成绩。这些佳绩的取得不仅大大提升了中国字画的地位,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传统字画在拍卖中的主要地位。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博大精深的传统字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加入了投资收藏的行列。从市场上看,买家的圈子已形成,大致由四种人组成:一是以鉴赏为主的字画爱好者;二是以集藏为主的收藏者;三是以增值为主的字画投资者;四是以送礼为主的公关者。
那么,中国传统字画何以有如此魅力?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魅力之一,传统字画是我国的国粹之一。记得有一则轶事,画家张书旗曾经在美国做中国画的技法表演,在旁观看的一位美国青年问他:“先生,我很想学你这种画,请你告诉我,要多少时间才能学会。”张书旗看了看这位年轻人,缓缓地从嘴里吐出简短有力的三个字:“五千年!”这句话把这位青年惊得瞠目结舌,以为画家是在和他开玩笑。张书旗见他不理解,向他解释道:“中国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品,你不是炎黄子孙,没有我们的素质和修养,你要学中国画难道不应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源头开始吗?”张书旗这段话寓意深刻,意味深长。今天,中国字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而且流派纷呈,高手林立。流派中,如五代的黄筌和徐熙画派、宋代北方山水画派和南方山水画派、明代吴门画派、清代虞山画派、近现代的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等,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名家中,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顾闳中、周文矩、荆浩、范宽、张择端、董源、巨然、赵孟頫、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陈洪绶、陈道复、徐渭、八大、石涛、髡残、王时敏、王原祁、赵之谦、任伯年等都是历代画家的代表人物。至于书法艺术,同样光彩照人。数千年来,它以别具一格的汉文字结构、形体与线条型笔划的运行、组合为艺术样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格调,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赢得了人们的注目、欣赏。
1956年7月大名鼎鼎的西方画坛泰斗毕加索在巴黎会见张大千时,曾毫不掩饰地认为,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中国。他还满腔热情地赞扬道:“中国画真神奇。齐先生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由此可见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魅力之二,与瓷器、玉器、古玩相比,中国字画属于高雅的艺术品,而瓷器、铜器、玉器、硬木家具只能算是工艺品,无论是观赏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中国字画都要高出其他古玩一筹。应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创作品,它是一个艺术家一生奋斗、研究和创作的结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且这一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其珍贵。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家精心之作,向我们展示了画家的学识修养、个性风格和高超的技法。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王羲之的《兰亭序》、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张大干的《长江万里图》、傅抱石的《丽人行》等,都是弥足珍贵的不朽之作。
魅力之三,传统书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书画原本同源,以后又分流,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从民族性来看,书法似乎要高于中国画,他是一种跨越时空界限,高度抽象的艺术,通过运笔的轻重疾徐,笔画的强弱曲直,书体的大小鼓正,墨色的浓淡干湿,行间的参差错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使观者获得美的享受。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仅为中国人普遍接受和欣赏,而且已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无论在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和使用工具上都与西洋画迥然不同。首先中国画追求神似,讲意境,重神韵。早在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明确地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从此,追求神似成为中国画家在表现方法上的准则。
其次,中国画创作上以墨线造型为主要手段,通过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对象。有人说:“中国画美就美在线条”。这话确实颇有道理。古人曾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力能扛鼎”等来形容线的力量,而中国画的用线变化更为丰富,如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散锋等,一幅画上,那些或粗、或细、或干、或湿的墨线,曲曲直直,时轻、时重、时疾、时缓,千变万化,充满着美的律动。所以,中国画中线是最主要的,它最能出神入化,捕捉一切具象的神采,也最能体现画家的气质和品藻。
第三,中国画不受时空的局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画家在一幅画上展现不同季节的山水、花卉,充分表现了中国画家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胆识。像明代徐渭的《百花图卷》,将四季花卉绘于一幅之中;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巨幅《江山如此多娇》,近景为江南春天的景色,而远景却是冰山雪岭,使江南春色和北国风光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表现,人们丝毫也不觉得它在视野上、时序上有任何不合理的存在。
第四,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中国画发展至清末,画家们开始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实际上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品种,画家把它们综合起来,既发挥各自的艺术功能,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这是中国画形式上的重要特点,也是20世纪文人绘画的重要成就。
另外,中国画创作的工具和材料也是别具一格。主要的工具有笔、墨、纸、砚,这四大工具习惯地被人们称之为“文房四宝”。
魅力之四,传统字画,真真假假,深不可测。投资字画是一个有风险的项目,因为一纸千金背后往往有一张废纸的风险。在市场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屡屡买进赝品,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对收藏字画的热情却有增无减,这就是字画独特的魅力。
从历史上看,字画作伪由来已久。过去,人们学习字画讲究师承性,特别是我国没有美术院校之前,临摹前人的作品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临摹又给市场带来诸多的麻烦,如以假乱真,瞒天过海。此外,古代文人雅士、墨客又常把乱真作为自娱的一种时尚,甚为流行。那时,人们并不以造假为过,反而以此来展露自己的才华,引以为豪。像宋代米芾、现代的张大千都是造假的高手,并在民间流下许多趣闻轶事。鉴定字画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首先,从画家艺术历程看,大致可以分为学习期、成熟期、颠峰期、衰退期,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画家艺术风格越鲜明,鉴定真伪越容易。
其次,字画作伪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从目前市场上看,主要有四种:第一种由作伪者自书、自画来冒充,其中又分摹、临、仿、造四类;第二种以旧本改头换面,移花接木,方法有改、添、减、割等几类;第三种为代笔,弟子代老师,儿子代父亲;第四种是利用高科技仿真印刷,有的几可乱真。而鉴定字画至今无科学仪器,只能依靠鉴定家眼力。于是,在鉴定上往往意见大相径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多少年来,书画作品真假无定论为数不少,在学术上也留下了打不完的笔墨官司。可以说,鉴定字画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本世纪以来,曾涌现出了张大千、吴湖帆、张伯驹、张葱玉、溥儒、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一批一流的鉴定家,他们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魅力之五,名人字画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远的不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名家字画价格的增幅是有目共睹的。
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的一般作品在中国内地仅卖数十元,精品不过百元,如张大千的《仿周文矩洗婴图》、《秋林载酒图》等在北京售价为100元一幅。20世纪60年代初,王雪涛一张五尺大幅精品出售价仅23元,徐悲鸿著名的《松鹰图》售出价仅为230元。20世纪60年代中期,傅抱石《山水》大画标价80元,齐白石标价100元。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收购著名画家的作品为15元一平方尺,到20世纪80年代初为100元一平方尺,以后又调整至500至1000元。中西兼擅的绘画大家吴冠中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初只有数百元一幅,时至今日动辄数十万元,大幅精品要上百万元。现代山水大家李可染作品20世纪50年代在荣宝斋出售时,关于牛的作品为65元,山水作品为
70元,这个价格基本维持到“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李可染的作品开始大幅攀升,牛的定价由数千元上升到万元,山水画略高。1989年12月,李可染去逝后,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李可染画作一律禁止出口,在此规定的刺激下,李的作品价格再次大幅上升。1990年3月19日,李的力作《烟江夕照》在香港创下100万元的成交价,首次突破了百万元大关。以后李又有多幅作品突破百万元的记录。
1993年他的《五牛图》在佳士得拍卖会上,被一买家以103.5万港元竞得;1998年他的代表作《九牛图》在太平洋拍卖会上,经过买家的激烈竞拍,最后在300万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合计达330万元。1999年他的力作《万山红遍》在嘉德拍卖会上被拍至407万元,创造了李可染作品的市场最高价。时下,张大干、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高奇峰、石鲁、潘天寿、林风眠、吴湖帆、陆俨少等一批已故画家作品在海内外投资者和典藏家的追逐下,价格扶摇直上,并雄居市场高位。而吴冠中、启功、关山月、黎雄才、程十发、黄永玉、陈佩秋、亚明、刘旦宅、魏紫熙等一批在世老画家也紧步其后,成为当今画坛的中坚。宋雨桂、冯大中、韩天衡、卢辅圣、贾又福、杨延文、萧海春、宋玉麟、褚大雄、石虎、刘国松、徐乐乐等中青辈画家,也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收藏名人字画不仅可以鉴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保值增值。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笔者坚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购买力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字画一定会备受青睐。中国传统字画前景广阔、魅力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