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的投资与收藏
收藏入门三诀窍——真精新
收藏名家书画的几个问题
投资书画如何确定价格
中国传统字画何以魅力无穷
书画鉴定的的主要依据
收藏的十个动机
议中青年画家作品的投资
艺术品收藏的误区
书画鉴赏与收藏的含义
“以藏养藏”面面观
中国书画的造假与鉴定
与书画鉴定有关的学识
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中国绘画
 

 

“以藏养藏”面面观
魏玉光
  收藏界流行着一句“以藏养藏”的口头禅,这“四字箴言”确实给收藏阶平添了生机,注入了活力。自古以来,静如湖面的收藏界,因有了“养”字的涉足,才荡起微澜。一个“养”字蕴含着多少深刻的内涵,“养”字后面也暗藏着杀机与邪恶,弥漫着商战的硝烟。“养”是炒作的代名词,没有炒作的市场则平淡无奇,因有广大藏家的炒作才使当今藏界五彩斑斓。
  “以藏养藏”实出藏家的无奈,也是收藏家们的一种自救方式。工薪族搞收藏想成气候,谈何容易?月薪几百元的收入,除掉养家糊口,则所剩无几,如何购进藏品,特别是高价藏品?正如一首歌中所说的“虎有虎的路,蛇有蛇的道”,平民收藏家找到了一条“以藏养藏”的路。
“以藏养藏”粗粗说来大约有下列的表现:

先知先觉者的平中待奇

  预见性能给收藏家带来无尽的知识、无量的乐趣和无穷的财富,但具有先知先觉的人,具有很强预见性的人毕竟少儿又少。集邮界的人士说,如果在“文革”时买上几版八分一张的邮票或在1980年买几版猴票放到今天,不愁一辈子订购新邮的资金了;集钱币的人士说,如果当年以6元一斤的价格从废品站买几麻袋古钱币放到今天,早成百万富翁了,还愁什么高档钱币不能购进;集古字画的人士说,当年齐白石、徐悲鸿的画才二三十元一幅,可惜没买个十张八张的放好……事后诸葛亮的扼腕之叹使无济于事的,他们的“如果”早成为有心人的实际行动。“文革”后期,有位熟人以几元的价格购藏了几百件精美的瓷器,还有我的一位同学从贵阳造纸厂废纸中论斤购进了一大批古籍善本……今天,他们如将藏品转让出去,都可以养活一个新的收藏项目。历史的机遇不可能复制,但新的机遇随时等待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收藏需要先知先觉,需要在一般人还不认可时率先发现并实践。

调整收藏次序,缩减收藏项目

  收藏者往往是以一二类收藏为主,兼级别样。岁岁年年,长期下来感到财力不济,研究起来也深感精力、时间的不足。于是,藏品需要“精兵简政”,将过去收集起来的虽成系列但需“下岗”的藏品投放市场,以保证主藏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些收藏者乐于从藏家手中进货,价格虽然略高于市价,但藏品品相好,真实可信度高。

复品“出栏”,缺品“进账”

  在“以藏养藏”的过程中,不少藏家将多余的复品推向市场,集中财力购进自己的缺品。复品较多的是邮票、钱币、火花、烟标等,集邮者存储有整版整版的小票,整封整封的小型张,这种收藏都会含有投资性,变卖复品是早晚的事情。而青铜器、古玉器、古陶瓷、古字画等少有复品,有的还具有唯一性,如有两件相同者,其中必有一赝。但同一作者的多幅作品亦可当复品看待,可挥鞭赶出“栏”外,以变现后的所得,购进自己的缺品。

只为专一,全面出击

  以经商为目的不算收藏家,也不可归入“以藏养藏”的范畴。经商者尽管对收藏能够说的头头是道,切中内里,鉴赏文物他们也能独具慧眼,但他们将文物倒腾来倒腾去,最后除金钱外,别无他物。今天的藏家也在商海中游泳,也在市场上徜徉,但他们和古董商人却有严格的区别。聪明的藏家能在市场上全面出击,游刃有余,见到能够赚钱的藏品,尽管不属于自己的收藏门类,也大胆买下,其目的是为了“养”自己的专项收藏。我有一位交往颇深的集钱币的朋友,可谓泉界高手,赝品假货很难逃脱他的眼睛,他存集的高中档钱币装满了五只保险箱。但他对古陶瓷、金银器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靠着广泛的人缘,靠着谦逊诚实的作风,不少行家愿意为其掌眼,他购藏了一大批钱币之外的精美藏品,这为他的钱币收藏铺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以藏养藏”看似古董商的一块遮羞布,实为平民收藏者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全民收藏的开展。藏品只进不出、视藏品为声明,那是老一辈收藏家奉行的宗旨,徐悲鸿、周培源、张伯驹等都终身恪守不渝。旧时的收藏家都有超乎平民百姓的固定收藏或有殷实富足的家产,而今天广大的收藏者经济实力不可与昔日藏家相比,选择一条“以藏养藏”的道路,也是明智之举。

收藏拍卖导报


  请您留言  |  联络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1997 - 2002 FCART.com.cn
版权所有 北京丰川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