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的投资与收藏
收藏入门三诀窍——真精新
收藏名家书画的几个问题
投资书画如何确定价格
中国传统字画何以魅力无穷
书画鉴定的的主要依据
收藏的十个动机
议中青年画家作品的投资
艺术品收藏的误区
书画鉴赏与收藏的含义
“以藏养藏”面面观
中国书画的造假与鉴定
与书画鉴定有关的学识
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中国绘画
 

 

中国传统书画能成为艺术投资收藏的主流吗?
朱浩云
   中国传统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从战国楚墓帛画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它不断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特别是20世纪,中国传统书画在经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同时,又借鉴了西画的有利因素,在改造和发展中国画的过程中,不断地开拓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王翚 秋山萧寺
  

  本世纪,我国传统书画高手流派之多、绘画题材之广、技法画路之宽、成就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从流派看,一大批画派纷纷崛起,其中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在中国画坛各领风骚,光彩照人。至于画家更是高手林立,名家辈出,如全能大家张大千、齐白石、石鲁、高剑父、溥儒、谢稚柳、吴冠中等;山水大家有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吴湖帆、陆俨少、贺天健、刘海粟、黄秋园、陶冷月、黄君璧、钱松岩等;人物大家有林风眠、关良、程十发、徐燕荪、吕凤子、沈子丞、蒋兆和、叶浅予、范曾等;花鸟大家有吴昌硕、潘天寿、赵少昂、于非暗、唐云、朱屺瞻、张大壮、王雪涛、江寒汀、陈之佛、陈半丁等;走兽大家有徐悲鸿、高奇峰、张善孖、刘奎龄、吴作人、黄胄、刘继卣、曹克家等;书法大家有毛泽东、弘一、于右任、林散之、启功、沈尹默、李瑞清、郭沫若、康有为、沙孟海等。尤令人惊喜的是本世纪还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女画家,如何香凝、陈佩秋、吴青霞、李秋君、王叔晖、周炼霞、萧淑芳、周思聪等,她们为20世纪中国画坛锦上添花。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墨山水、齐白石的贝叶草虫、傅抱石和林凤眠的仕女、徐悲鸿的奔马、李可染的桂林山水、潘天寿的野草闲花、高奇峰的雄狮、吴湖帆和陈佩秋的青绿山水、陆俨少的云和水、黄君璧的云和瀑、高剑父的残荷败叶、于非暗和陈之佛的工笔花鸟、张大千的介鳞和蔬果、唐云的竹兰、吴作人的熊猫和骆驼、张善孖的虎、黄胄的驴、陶冷月的月景山水、吕凤子的罗汉画、郑午昌的杨柳、吴青霞的鲤鱼和芦雁、张仃的焦墨山水……都是划时代的,古往今来,恐怕还无人与之匹敌。从技法上看,高剑父的撞水法、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彩法、傅抱石的“抱石皴”法、贺天健的秃笔法、吴湖帆的没骨荷花法、黄宾虹的积墨法、谢稚柳的落墨法等都在前人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不断地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市场上看,近几年,许多名家的字画屡屡创下佳绩,如傅抱石的《丽人行》在’96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潘天寿的《春塘水暖》在’97嘉德拍卖会上以660万元成交;石鲁的《穷目千里、更上一楼》行书联在’97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1.8万港元成交;吴湖帆的《如此多娇图》12开册页在’97朵云轩拍卖会上以214万元成交;陶冷月的《碧波登月》在’97苏富比利的拍卖会上以33.35万港元成交;关良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在’97上海拍卖行拍卖会上以7.9万元成交。他们均创下各自绘画和书法的最高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我国艺术市场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往日火爆的场面已不在。东南亚地区的藏家由于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一些大买家在艺术品拍卖中只看不买,有的干脆不来。至于内地买家出手也十分谨慎。从拍卖结果看,呈现疲软的态势,无论是拍卖的场次、气氛、人数,还是拍品的数量、质量、价位均不如1997年。特别是油画、瓷器、珠宝、古籍善本、邮票、钱币等纷纷走弱,接盘乏力,成交清淡。尽管市道低迷,但中国传统字画却势头强劲,成为1998年拍卖场上的一个亮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名家山水画受到藏家的追捧

  为了吸引海内外藏家,各大拍卖行几乎不约而同地推出傅抱石、李可染、吴湖帆、陆俨少、黄宾虹、谢稚柳、钱松岩等山水大家的精品。这当中,傅抱石的作品继续一马当先,他的《青山飞瀑》在’98翰海秋拍会上以476万元成交;他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在’98中国嘉德春拍中以374万元成交;他的《山水人物》(8开册页)和《西园雅集》在朵云轩秋拍会上分别以201.3万元和74.8万元成交。除傅氏作品外,素有“北李南陆”之称的李可染和陆俨少的作品亦大放光彩。如太平洋公司推出的孙大光、张刚夫妇收藏的李可染力作《九牛图》和《井冈山主峰》分别以330万元和110万元成交,其中《九牛图》创下李氏作品最高价;鼎丰公司提供的李可染《革命摇篮井冈山》和《漓江胜景》分别以181万元和189万元成交;嘉德公司春拍中推出的陆俨少作品有四幅突破20万元,其中《朝辞白帝彩云间》以58.3万元成交,《雁荡胜概》手卷以38.5万元成交;荣宝公司推出的陆俨少16开纸本镜片创下了77万元成交的好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拍卖行集中推出的38幅陆俨少作品,除两幅未成交外,其余全部成交,成交率达94%。这些佳绩的取得,一方面反映了海内外投资者、收藏家对当代山水画情有独钟。

  记得前几年,有位海外字画经纪人曾预言,21世纪国际市场投资的主流,不是股票,不是黄金,而是中国内地山水画,谁掌握了中国山水画,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生财工具。另一方面体现了李可染、陆俨少独具风格的作品所具有的迷人魅力。像李可染就是以“黑、满、重、亮”的绘画风格享誉画坛,他树立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里程碑。而陆俨少的山水作品淋漓尽云致地描绘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及浩渺弥漫之势,尤其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徐邦达曾赞誉“五百年一人而已”。

郑板桥书法

                 

中小名头精品拍出大名家价位

  在拍卖场上,由于大名家价位很高,往往使许多买家难以承受,或是望尘莫及,像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梁、高奇峰、石鲁、潘天寿等大名家的作品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中小名头的作品价位同大名家作品价位有着天壤之别。令人可喜的是,1998年中一些中小名头的精品受到了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如苏富比秋拍中,丁衍庸的两幅巨作《白鹤高飞正待时》及《老松已高三十丈》分别以73.5万港元和59.2万港元成交,创丁氏作品最好纪录;在朵云轩秋拍会上,海上名家应野平的《广州圣景》(8开册页)以26.4万元成交,创应氏作品最高价;在上海国拍秋拍中,海派名家任熏的《神仙图》以20.46万元成交;在荣宝秋拍会上,金陵画派中的实力派人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的作品表现相当出色,其中亚明的《钟山晴晓》以33万元成交,宋文治的《洞庭朝晖》以52万元成交,魏紫熙的《天堑通途》以33万元成交,他们分别创下各自的拍卖最高价。所以,中小名头精品拍出大名家价位已非天方夜谭。

 

            低价位画家作品成为抢手货

康有为书法

   为了在低迷的市道上开拓市场,许多拍卖行纷纷推出了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其中上海国拍最有影响、最具有特色。它们推出的中青年画家大多是全国名地画院院长、美术学院教授、全国美协会员,作品多为获奖作品,如连续两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的中国美协会员白羽平教授,于澳大利亚昆士兰东方美术展获金奖的中国美协吉林分会油画委员会主任秦宝利教授,于意大利彼埃尔国际艺术展获奖的常谷教授,陕西画院院长苗重安,冀中画院院长王舜来,洛阳画院院长王理纯,郑州画院院长刘洁石等一批才华横溢的教授、画家,他们愿意放下身价,国画作品一律从380元起拍,油画从480元起拍,从拍卖情况看,可谓热闹非凡,异常活跃,成交率相当高,每场成交率大都在95%以上,有的100%,单件作品成交价最高达上万元。上海国拍这一举措,令人可喜可贺,它充分显示了低价位、高质量、有力度的作品在广大收藏者中受欢迎的程度,同时也为低迷的市场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从其成功的经验来看,主要得益于推出的中青年画家有一定的知名度;作品的保真度高;作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作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潜力。可以预料,低价位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古代字画开始走红拍卖市场

  古字画历来由于真伪难辨,使得许多藏家望而却步,也导致古字画市场价位偏低,很多当代名家的作品价格已远远超过了元、明、清名家。今天,随着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古字画流传至今已很少,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字画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即使是“老冲头”(即旧仿旧,或仿同一时代的,或仿上一时代的)也有一定收藏价值、历史价值、鉴赏价值,有的还具有文物价值。主要是“老冲头”用纸、用墨、用色、用印以及艺术水准较接近真迹。从1998年古字画拍卖成交的情况看,亮点颇多。如在’98嘉德春拍中,清代张为邦的《乾隆御骑图》估价只有3万-4万元,该拍品从2万元起叫,场上举牌频频,争夺相当激烈,经过数十回合拼抢,最后竟以121万元的高价落槌,以133万元成交,为嘉德春拍划上圆满的句号。在嘉德秋季“珍贵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总成交额高达1105万元,成交率达70%,许多拍品均以高出估价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拍出。其中《元人说经图》以121万元成交;乾隆皇帝的行书《创业守成难易说》以93.5万元成交;明代吴历《山水》、董其昌《疏林茆屋》、法若真的《山水》也分别创下77万元、63.8万元、60.5万元的好成绩,张瑞图《行书》也以60.5万元成交。在朵云轩的春拍中,元代郭宗茂的《芦花双鸭图》以77万元成交,张瑞图的《行书》以39.6万元成交,华新罗的《鸣禽图》以39.6万元成交,朱耷书画合锦册(9开册页)以35.2万元成交;在广州嘉德拍卖中,傅山的《草书》、康熙的《临帖手卷》分别高出估价3倍,以9万元和11万元成交,令有刮目相看。此外北京翰海、上海拍卖行、德康、博达等公司的古字画成交也相当活跃,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收藏古字画的队伍在扩大,投资收藏观念趋于理性,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古画正走向价值回归,预示着中国古字画将要崛起,有望与当代名家字画并驾齐驱。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传统字画已成为艺术投资收藏的主流。

摘自《收藏》1999.7



  请您留言  |  联络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1997 - 2002 FCART.com.cn
版权所有 北京丰川文化艺术中心